当鸣沙山的晚风裹挟着歌声掠过月牙泉,10月6日举办的九牧全球音乐季在敦煌完成了一场特殊的“文化对话”。这场现象级活动绝非偶然的营销事件,而是中国制造企业从 “产品输出”向“价值输出”转型的典型缩影——当卫浴科技与千年敦煌相遇,碰撞出的不仅是文化火花,更是民族品牌重构产业边界的全新可能。
从“设施供给”到“文化表达”
“没想到卫生间能成为读懂敦煌的窗口。”在沙州夜市“敦煌净界”智能卫生间内,来自北京的游客张女士对着融合壁画元素的墙面感慨道。这处由九牧与敦煌文旅集团联合打造的公共空间,是理解其敦煌战略的关键切口——今年8月落成的项目对夜市“八景楼” 进行功能再造,一层以“莫高至善”复刻壁画神韵,二层以“雅丹秘境” 营造丝路意境,将传统卫生间升级为承载文化体验的 “第三空间”。
这种“功能与文化共生”的设计理念,恰恰破解了传统文化传播中 “曲高和寡” 的难题:当敦煌元素不再只出现在博物馆的展柜里,而是成为游客洗手、休憩时可感知的日常场景,文化传承才真正实现了 “落地生根”。
当前,不少景区都在尝试“文化+服务”的融合,但往往陷入“重形式轻内容”的误区——要么在设施上简单印上文化符号,要么单独设置文化展区却与服务功能脱节。而九牧的实践证明,只有让文化与服务场景深度绑定,让游客在解决实际需求的过程中自然感受文化魅力,才能让传统文化真正“活”起来。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游客体验,更让品牌成为文化传播的 “隐形推手”,实现了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的双赢。
科技护航文旅:从应急保障到生态共建
从行业视角看,大型户外活动的公共服务保障历来是文旅运营的难点,尤其是在敦煌这样生态脆弱、基础设施相对薄弱的地区,既要满足大量游客的即时需求,又要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,考验着企业的技术实力与责任担当。
科技的价值更体现在长效文旅建设中。在莫高窟景区,九牧2019 年入驻后打造的智能卫生间,通过低功耗传感器监测人流,潮汐厕位系统可实时调整男女厕位比例,既减少了水资源浪费,又避免了游客排队困扰。
据介绍,九牧与敦煌的合作是从环保和公益角度出发,构建起“短期应急+长期共建”的深度协同模式。这种模式不仅契合了敦煌文旅的发展需求,更体现了企业对文旅产业规律的深刻理解。
九牧的科技实践还折射出中国制造企业的技术自信。过去,不少文旅景区的高端智能设施依赖进口,但九牧通过自主研发,将卫浴科技与文旅场景深度结合,不仅打破了国外品牌的垄断,更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。数据显示,九牧已累计获得专利超20000项,其中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。
文化自觉与责任重构:民族品牌的价值跃迁
从企业社会责任的角度看,九牧的公益行动并非孤立的营销事件,而是其“生态+文化”双公益战略的具体体现。据了解,九牧自2019 年起参与“古建美・中华魂”公益行动,先后进驻故宫、八达岭长城等12处文化地标,用科技手段解决古建公共服务难题;去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推动“全球厕所革命”;今年又联合盖茨基金会研发“零污物无水马桶”,针对沙漠、高原等缺水地区解决卫生难题。这种从国内文化保护到全球民生改善的责任延伸,彰显了民族品牌的全球视野与人文关怀。
更深层的意义在于,九牧搭建了“海丝与陆丝”的文化桥梁—— 其发源地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起点,敦煌是陆上丝绸之路枢纽,两地通过企业实践实现文明共鸣。
这种跨越时空的文化连接,正是民族品牌走向成熟的标志:不再局限于产品竞争,而是主动承担起文化传承、生态保护、民生改善的多重责任。九牧的探索证明,企业无需脱离主业即可实现文化赋能——以核心技术解决文旅痛点,以文化创新提升品牌价值,以公益行动积累社会认同。
从敦煌到全球,从卫浴科技到文化传承,九牧的实践表明——当企业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文化战略与全球民生需求,就能实现从“品牌出海”到“价值出海”的跨越,为世界贡献中国企业的智慧与力量。